[綠生活] 生豆選擇
一、標籤分類:
購買生豆通常都有以下訊息
1. 豆種 。如:阿拉比卡
2. 產地標示。 如:肯亞
3. 品質類型。 如:G-1 (註) 4. 海拔標高。 如:海拔1200 註:G1、G2供水洗豆分級; G3、G4供日曬豆分級:
Grade1(第一級) 00-03(零到3個缺點)屬於水洗豆最高級
Grade2(第二級) 04-12(4到12個缺點)屬於水洗豆標準級
Grade3(第三級) 13-25(13到25個缺點) 屬於日曬豆最高級
Grade4(第四級) 26-45(26到45個缺點)屬於日曬豆標準級
二、處理狀態乾燥差異
生豆狀態下,中央裂縫的內果皮部分呈現帶著茶色的黃色,是採用非水洗式精製法;如果呈現了灰綠色的,是採用水洗式精製法。
一般烘焙狀態後,如果茶褐色咖啡豆的中央線呈白色,而且銀皮還會殘留著的,代表其精製法也是用水洗式。如果中央線也和其他部分同樣呈現茶褐色,然後又幾乎看不見銀皮殘留,代表是採用非水洗法(自然乾燥)。
三、儲藏狀態
如果是當年產的豆子的話,水洗豆平均含水大約是12~14%,非水洗大約是11~12%。而生豆的外觀的變化,往往隨著時間過去而開始脫色變白。另外儲藏環境不佳、或者生豆受到嗜吃咖啡生豆的甲蟲汙染時,可能會容易出現發酵變黑、發霉、與蟲蛀的情況發生。
四、混合狀態
有時生豆商不見得提供的都是新鮮豆,在挑豆時不免發現生豆商會有把舊豆與新豆混合一起賣的情況。這容易在烘焙上造成烘焙不均,影響口感。常見水洗生豆的混合顏色參考如下:<1>曼特寧:深綠色+白色<2>聖多士:淡黃色+綠色<3>中美豆:深綠色+綠色
五、顆粒大小
『植物果實結的太大,味道容易不細緻』這似乎是菜市場裡的通則,但咖啡豆倒也無所謂大的豆子就一定好的道理,只是大小混雜往往在烘焙時容易造成烘焙不均勻,所以大小有一定的整齊度較好。